首页 >> 机构设置 >> 水稻研究所 >> 单位概况

机构设置

单位概况

研究所始建于1949年,历经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研究所规模逐步发展壮大,技术手段日益丰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成果贡献率不断提高,现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试验设施完善、学科配备齐全的水稻专业科研机构。目前在寒地粳稻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绿色轻简栽培技术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全省水稻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18人;博士7人,硕士37人,进出站博士后8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高层次人才11人,三江英才4人。研究所建有国家水稻原种扩繁基地、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国家农作物品种测试站、国家农业科学佳木斯观测实验站、佳木斯水稻种质资源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8个科研平台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1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23项、省部级项目课题24项。

建所以来,取得获奖科研成果142项,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他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8项。育成“合江”号、“龙粳”号水稻新品种19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200项,发表学术论文635篇,出版或参编专著30部。与33家种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转化水稻品种86个;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12个。近5年来,年均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8个,新审定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3.2%,选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17亿亩。龙粳31累计面积1.56亿亩,连续十年平均种植超过1000万亩,年最大种植面积1692.3万亩,创我国粳稻年种植面积历史纪录,是2001年以来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水稻品种。糯稻品种龙粳57累计种植面积1000余万亩,最大年种植面积267万亩,创我国糯稻品种种植历史纪录。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2020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目前“龙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占黑龙江省适宜区水稻面积的60%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