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仓廪实,天下安。2024澳门原料网1688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聚焦农业科技现代化,在农业关键技术上求突破。一是打好种业振兴“攻坚战”。筑牢种质资源安全防线,引进、挖掘和保存寒地作物种质资源7万余份,自主建设的两个种质资源库均在第一批入选“国家队”。牢牢把握品种自主权,始终围绕产业需求推动龙江主要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更新换代,让黑土地种上更多的“中国种”。水稻育种突出优质,育成齐粳10、龙粳1720,实现了优质稻米种植向我省第二、三积温带延伸;大豆育种瞄准早熟高油高产,育成黑农531、黑科88,助力我省大豆逆势扩面和单产稳步提升;玉米育种侧重高产耐密宜机收,育成克玉19、克糯258,解决了北部早熟区自主品种匮乏问题。2024年全国主导品种省农科院包揽了黑龙江上榜品种,为全省三大作物提供了60%以上的良种支撑。二是用好耕作模式“组合拳”。在黑土地保护潜力挖掘上找出路,集成白浆土机械改良技术入选全国主推技术,实现一次作业保5年,可增产15%~20%,2024年在我省东部示范种植近20万亩;集成盐碱地改土增粮技术,配合自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在我省西部盐碱区实现亩产超400公斤;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及肇东市等地示范以超早熟和早熟小麦为搭配的沿江坝外地高效利用模式,发挥小麦播种早、熟期短的特点,实现沿江坝外地的安全可持续利用,为大幅度开发可耕种面积提供可靠路径。在模式创新上想办法,在安达市等地试验示范“麦豆”复种、“麦玉”套种等耕作模式获得成功,实现寒区主粮“一年两茬”,为大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探索出耕地高效使用的新路径。三是下好智能装备“先手棋”。农机装备研发在“补短板、填空白”上发力,研制出的全国首台智能鲜食玉米收获机成功下线,产品性能向同类进口装备看齐,解决了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卡脖子”的问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合作开展电驱播种智能组件农机集成,为大面积推广大垄密植提供了装备支撑。
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作贡献。一是科技增粮助力大面积提单产。2024年,在全省30个县区、农场、林业局落实130个百亩攻关田、134个千亩示范方、7个万亩创建片,直接示范面积35.7万亩,组织1060名专家组建30个专家团队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涌现出多个增产典型,助力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实现粮食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指导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万亩方”增产200吨;在五常市推广秸秆纤维基地膜水稻种植全新技术,在增产基础上解决土地“白色污染”问题。二是专家助力防灾减灾保稳产。面向地方政府提供“智囊服务”,承担全省13个市(地)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技术指导,着力从生产源头抓节粮减损,针对2024年“春夏低温、东涝西旱”,在主流媒体发布减灾视频80部,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成立13个技术指导组,实地踏查103个乡镇,组织212名专家指导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向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方案尽力保粮、保产能。三是“院市共建”助力打造典型促增产。根据富锦市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量身打造一揽子科技发展方案,针对地方企业的发展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攻关,打造一批高标准、分布式科技成果展示样板,引导“院内院外”两块科技资源向富锦市聚集,全方位提供生产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社会服务,打造有黏性的配套服务矩阵,助力富锦市连续两年“登顶”全国产粮第一县,省农科院做法获得农业农村部表彰。
聚焦践行大食物观,在挖掘食物供给潜力上有作为。一是助力加码“肉案子”。审定的龙民黑猪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40年生猪新品种的育种空白,实现单次千万元转化落地,与企业合力打造了“宝宇雪猪”“巴民壹号”等知名品牌,并在12个省市推广养殖。为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科学完备的繁育体系,实现优生优育,解决高端肉牛无序繁殖问题。从广东引进狮头鹅品种,攻克寒地养殖技术,助力我省高端肉鹅产业从无到有。二是助力增重“菜篮子”。育成推广牡耳1号等系列食用菌品种,累计推广50亿袋、增收40亿元,202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绿箭黄瓜、龙杂茄子、龙椒辣椒、宇番番茄逐步得到菜农认可,有望实现国产替代。三是助力丰富“果盘子”。龙丰苹果占东北寒地苹果产区市场份额30%以上,支撑了我省果汁加工产业发展。龙李、绥李、优质抗病西甜瓜等品种加速迭代,实现了好吃又好种。
聚焦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在对俄科技交流合作上见成效。一是强化跨国合作。落实推进《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深化中俄大豆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大豆研究国际化科研平台,强化了中俄农业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强资源引进。持续引进国外品种资源1.3万份,利用“外源”基因育成大豆、玉米、果蔬等品种60余个。三是推进跨境推广。推进大豆品种境外审定推广,自育大豆品种绥农42、合农95通过俄罗斯国家审定,2024年共有26吨种子出口俄罗斯,完成300公顷种子繁殖播种工作,迈出了中国良种在俄商业种植推广的第一步,为我省农业企业境外生产提供品种支持。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共有14个大豆、水稻品种在俄参加审定。
聚焦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在打造寒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上谋举措。一是提升创新平台能级。获批牵头建设现代农业省实验室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北区域基地,在建部级平台5个、实施省种业创新发展项目11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建设通过验收并获得500万元奖励资金,国家寒地种质资源中期库、南繁基地等多个平台完成改造升级,夯实了承接国家重大农业科技创新任务的条件基础。二是优化科研组织机制。全面强化有组织科研,在创新布局上实行“全院一盘棋”,构建了以“三级团队、四类学科、研究中心、攻关体系”为主要形式的“四位一体”创新组织架构,打破地域限制、制度限制,把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组建交叉性、综合性的“大兵团”科研攻关团队,瞄准生物育种、数字农业、黑土地保护、智能农机、耕作栽培、粮储加工六个方向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2023年以来国家级科研立项数量同比翻一番。三是加速推进产研融合。推动直属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合同金额突破3000万元;实施科技成果“进园入企”行动,征集供给清单675项,编制需求清单408项,围绕“两个清单”完成精准对接63项;积极服务品牌农业建设,为“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建成我省第一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省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
未来,省农科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殷嘱托,以龙江农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数智增粮”场景为牵动,以持续输出高水平科技供给为抓手,助力龙江农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稳步前进,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主办单位:2024澳门原料网1688备案序号:黑ICP备11000329号技术支持:2024澳门原料网1688农业遥感与信息研究所